智者上訴 – 尊重的回應方式

孩子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,就是當他們被要求作一些不想做的事時,他們就很難順服以及表示尊重。在聽到一個不合乎心意的指令或「不行」的答复時,有些孩子就會以滿腹牢騷來操縱父母,以得到他們想要的。有些孩子却用糾纏的方法,不斷用問題或埋怨火攻父母,試圖令父母讓步改變主意,最後得到他們想要的。為什麼孩子會用這些方法呢?因為它們行得通。

孩子需要知道他們的詭計是行不通的,他們需要學習以更尊重的方式來溝通。當孩子不同意別人所給的指導時,他們需要知道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感受 -「當我不想去作時我如何順服?」教導孩子如何回應,對他們長大以後會有極大的幫助。

當孩子不同意或不想順服時可以有兩種選擇:

「先順服,然後再談」

讓孩子學習放下自己的想法並遵照指示是很重要的,即便是當他們不想作的時候。很多父母向那些沒有遵從最簡單指示的孩子讓步,總是與他們爭論。其實,對孩子們說「先順服,然後再談」,強調的是順服。 例如,你對卡爾說:「卡爾,換睡衣的時間到了。」「我還不累,還不想睡覺呢。」「換上你的睡衣,然後我們再談。」

如果這個方法還不能帶來順服的結果怎麼辦?對尚未學會順服的孩子,就需要限制他們的選擇。比如你讓女兒自己去挑衣服穿,她卻拖拖拉拉的或是開始玩耍,你就可以說:「妳已經浪費太多時間了,現在由我選妳要穿的衣服。」順服並非取決於了解為什麼。

孩子往往會有錯誤的想法,就是如果他們不喜歡這個要求他們就有理由抗拒。事實上,許多時候我們成年人也需要順服,即使我們不喜歡或感到不方便。總之,一旦孩子學會了先順服這個技巧,他們就可以學習另一個技能:評估所領受的指令,並且提供有創意的替代方案。

智者上訴 

特權和責任是並行的。當孩子學會負責任,並按照指示而不爭論和抱怨,他們就適宜擁有智者上訴的特權了。這種技巧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自己感受,同時可以用尊重的方式來回應。 你的孩子可以學習這種溝通方式,這確實是一套公式:

智者上訴的說法:

「我明白你希望我……因為……」

「我對這事…感到困難…」

「我可否請求…」

父母可以訓練孩子說:「我明白你要我做…」並且讓孩子完成他要說的句子。例如,你希望孩子放學後幫你修剪草坪,孩子使用智者上訴的方法來溝通:

「媽媽,我明白你希望我去修剪草坪,因為它長得很高了。」(第一步是孩子尊重地表達明白母親的要求)

「我對這件事感到困難,因為我現在很累。我昨晚沒有足夠的睡眠,而且今天在學校有很惱人的事。我很希望能夠先休息一會,聽聽音樂。」(第二步是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放)

「我可否請求兩小時後才修剪草坪?」(第三步是讓孩子提出建議)

孩子專注於解決方法,而不是困難;父母則聽見一個建議,而非只是一個抱怨。如今孩子與父母是朝向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。當你的孩子尊重地向你請求,你就比較願意接納别的建議。  

如果一個幼小的孩子在你說「不」之後還繼續發牢騷,你可以說:「我已經說了不可以,如果你想要上訴,我會聽。但是你若繼續發牢騷,你就要坐到你的床上。」

智者上訴教導孩子一個很重要的技巧,就是當他們有異議時,需要知道如何以尊重的方式表達訴求。

孩子不可以挑戰父母的每個要求,但是智者上訴是用一種尊重的方式向父母表達。你必須決定哪一種回應是可以接受的。如果孩子在順服之前不斷的爭論,你可能需要強調「先順服,之後再談。」但是如果你側重於嚴格的順從,你也許需要容許智者上訴,教導你的孩子以尊重的方式回應。

如果你在家教導孩子使用智者上訴,他們就能夠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使用它。這是孩子一生都可使用的工具。

原文取自: Say Goodbye to Whining, Complaining, and Bad Attitudes… in You and Your Kids [Scott Turansky, Joanne Miller]

你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說什麼?

他們長大後會不會對你說-- 

“你從不曾心平氣和地與我交談。”  
“當我需要你時,你總是不在。”  
“你不遵守你的承諾。”  
“你沒耐性聽我講話。” 
“你老是對我大吼大叫。”  

 “你不了解我所經歷的困擾憂悶。”  
“只有在我使你光彩、有面子時,你才愛我。”  
“你永不滿意。”  
“你老在看電視。” 
“在我朋友面前,你使我尷尬窘迫。”   

“你從不觸摸或擁抱我。” 
“你和媽(爸)老是爭吵不休。”  
“你不信任我。”  
“你不讓我做任何決定。” 
“你永遠忙不停。”   

“你從不花時間陪我玩。”  
“我永遠不會忘記你說的那些傷人的話。”  
“你犯了許多錯,但你從不承認。” 
“你老是說我一事無成。”
“你利用我。”   

“你使我活得悲慘痛苦。”  
“你從未真正原諒我離家出走之事。”  
“你冥頑不靈、跋扈無理。”  
“你從未幫助我建立自信自尊。” 
“你要我去做你自己都不願做的事。”   

“你生氣時就打我。” 
“當我正需要你時你卻離我而去。 

或者,他們會說——  

“當我需要你時,你總在我身旁。” 
“我一直知道你愛我。”  
“我們在一起時總是很有趣。”  
“我還記得我們談過的一些事。”   

“因你是我的好爸爸∕媽媽,我感謝上帝。” 
“我知道我隨時都可與你傾談。”  
“你使我覺得自己不平凡。”  
“你信任我。”  
“你做錯事時,就會坦白承認。”   

“我很感激你沒有對我放任自流。”  
“你讓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。” 
“你使我能自愛、自重。” 
“我還記得你講過的故事。”  
“我很難相信你對我竟那麼有耐性。”  

 “我知道我可以信任你。” 
“我知道你希望我得到最好的。”  
“你教我怎樣關懷別人。” 
“我以你為榮。”  
“你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。”   

“你教我如何自己做決定。”  
“你讓我從自己的錯誤汲取教訓。”  
“我知道你總是盡力遵守承諾。”  
“你使我能愛自然、愛人類、愛上帝。 


林僑逢 (作者為一美國僑居的資深編輯)

原文取自:http://www.cclw.net/coach/ndhzzdyh.htm

數1-2-3的問題


counting 1-2-3

用「數1-2-3」要求孩子們聽話是一種常用的策略,特別在有幼兒的父母當中。問題是,它其實不能產生持久的果效,相反地,卻教導孩子們去做反面的事情。

想一想:數到三,就是教孩子他們不需要在要第一時間就聽從。他們學會了在必須回應之前,還有很多可以拖延的機會。難道我們不希望他們在第一次提示時就聽從嗎?

如果你在家裡一直用「數1-2-3」的策略,你可能已經留意到,當你在第一次跟他們說話時,他們並沒有立刻留心聽。 這是他們的想法:

  • 沒問題,我還可以在這裡再逗留一會兒。繼續做我正在做的事。
  • 這是拖延戰術。我知道她很快就會開始計時,但現在還不需要行動。我還有時間。
  • 哦,老兄!她快要數到2,2點半了。我想我要在她數到3之前開始行動。

事實上,數1-2-3時,你是給他們5或6次機會去回應你。你可能在數1-2-3之前已經給了他們1或2次機會了。再加上2,2點1,以及一次的2點4/3,這樣在你的孩子回應你之前,你總共給了有6至7次機會。你是很有效的在教導他們不要理睬你,並且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打破的習慣。

父母經常使用數算的策略,因為他們誤解孩子需要用1-2-3 幫助他們重新出發或重新集中他們的注意力。但是,當你覺得使用「數1-2-3」的策略有效時,請想一想下列幾點:

學生願意去做規定的事情之前,老師會做出多次的要求嗎?員工呈交任務之前,是否會等主管提出多次的要求?如果他還想保住工作,是不會這樣做的。你的孩子在外是不會有這麼多機會的,所以在家裡給他這麼多機會是没有好處的。

你的反應如何?
當你在緩慢、拖長數算的過程中,你的血壓是否上升?當你數到3時,但你的孩子還沒有行動,你會做甚麼?你會再重複一次說:「我這次是認真的!」?

你反而可以這麼做
當你想要求你的孩子做某件事情時,不管是把玩具收拾起來或是在洗浴時不要潑水,你蹲下來跟他的視線平行,用平穩且堅定的語調告訴他你希望他表現的行為,包括如果他漠視你的要求之後的後果。平穩的語調是很重要的,它能避免權力鬥爭惡化。

例如,你可以這麼說:「傑森,請你把你的玩具收起來,否則我會把它們拿走,在這個星期(或一天) 裡你就會失去玩這些玩具的特權(根據你孩子的年紀調整你所要限制的時間範圍)。」那是給傑森一個機會。如果他選擇遵守,那麼每個人都很開心。如果他不遵守,你不需要說話,心平氣和的把玩具撿起來,把它們放在衣櫥裡一天(或一星期)。

當你堅持到底,你的孩子就會適應。只要沒有人處於危險之中,就由他吧!不需要教訓或生氣,只管做你自己的事情。
他發的脾氣會過去的,同時他也會學到一個寶貴的功課,就是當你說些甚麼,你是認真的。記住,培育孩子是有關於教導的。

如果傑森發的脾氣使你改變了你的決定,他就獲勝了,並且明天還會舊事重演。你的孩子會「測試」你幾次,但是他很快就學會你說的就會做到!

不多久,你的孩子會比較聽從你的話,並為他的未來做更好的準備。

作者: Amy McCready,  Positive Parenting Solutions 創辦人
翻譯者: Shirley Chan
譯自: https://www.positiveparentingsolutions.com/discipline/the-problem-with-counting-1-2-3